純手工紫砂壺的鑒別方法如何開壺
紫砂壺一般都是手工的,只是分全手、半手之說,全手、半手不是很重要,只是成型方式不同,不影響價值和使用。不用刻意追求全手工,要綜合多種因素來考慮壺的價值,我們要掌握純手工紫砂壺的鑒別方法,這樣才能買到好的紫砂壺。
純手工紫砂壺鑒別方法
一、制作工藝
全手工紫砂壺的制作過程是先將泥片打平,再根據壺的形狀切好,將其圍成紫砂壺的身筒,因此會有泥條相接的痕跡,通常外面的痕跡會被處理掉,因此在挑壺時應看壺的內壁,有時這個接頭位置會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,這時就要用手去摸。
這個接印,往往是裝“把”的那個位置里側,可以用手摸到,往往會有凸起的一條豎線。
二、內壁處理方式
全手工紫砂壺的內壁如果不加以處理可以看到一種自然的皺褶,有時工藝師也會為了使壺內顯得更加平整而刮一下,但模具成型的紫砂壺內壁則十分均勻平整。
全手工的壺,因角度而看不到的內壁上部,會有條狀的皺褶,用手可以摸到。
三、內壁嵌章
在內壁嵌章是全手工紫砂壺的一個重要標志。因此,很多的制壺者在拍打泥條之前,都會在泥料上刻上自己的印章,以便人們在選擇紫砂壺的時候提供全手工的依據。雖然現在也有模具成型后再印章的做法,但后刻的章深淺度不夠均衡。雖然拍打泥條前蓋的章因為在拍身筒時還會被手碰到,所以會或多或少有些模糊不清,但仔細辨認還是可以看出來的。
四、看泥門松緊度
全手工紫砂壺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使身桶成型,所以壺身外壁的泥料顆粒分布十分緊密,而內壁由于沒有受到力量的擠壓,泥料顆粒分布相對松散,整體呈現出外緊內松的特征。而模具成型的紫砂壺在制作時壺體各處受力均勻,內外壁泥料顆粒分布的松緊度相差不大。
五、看壺底
從壺底來分辨是否為全手工紫砂壺,主要指的是“上假底”的紫砂壺,因為在接上假底后,常常需要以脂泥來粘合、抹除銜接痕跡,在燒制過程中泥料收縮,成品或多或少會留下細微的痕跡。
紫砂壺如何開壺
用清水、牙刷洗刷新壺表面的塵灰和壺內里的陶屑,切記不可使用任何洗滌劑和消毒劑。
把壺放到平底鍋的溫水中,然后用小、中火把溫水煮沸,沸騰5分鐘后放入茶葉,最好是你準備這把壺喝什么茶就用這種茶葉,可用等級差的茶葉,茶葉量1-3兩,放入茶葉等待10分鐘后就可熄火。如果壺在溫水煮開過程中你發現水面有油花或聞到異味,說明此壺可能被打過蠟、皮鞋油或壺的泥料中摻了假,這樣的壺我建議還是不用為好。
待熄火冷卻5分鐘后可再次點小中火將此茶水煮沸,茶水沸騰15分鐘后即可熄火,用余熱燜壺10分鐘。然后再點小中火重新煮沸茶水,待煮沸15分鐘后,將壺和茶水一起冷卻3-5個小時,再取出壺用清水沖洗,用干凈布擦干壺身,新壺自然晾干后即可以正常使用了。
1、一把已經用過的紫砂壺,一定要讓其完全陰干,壺內不能夠有濕氣存在。判斷紫砂壺是否干燥,可以放上一塊紙巾,蓋上蓋子,第二天打開壺蓋看看紙巾是否潮了。
2、使用過的壺不能夠直接包裹起來或者放到盒子里,因為紫砂壺內的茶垢很容易會出現霉變。
3、應該放在通風透氣、避免陽光可長時間直射的地方。不能夠放在悶燥之處。最好家里有一個專門放置壺的博古架或者是多寶格。
4、紫砂壺長期不用還需要在此壺里放一把干燥的茶葉,此茶葉一定是這個壺一直泡的這種茶。不定期看看壺內茶葉是否出現了潮濕,如何發現潮濕了應馬上倒掉此茶葉,打開蓋子重新把壺徹底陰干。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壺內的茶垢出現霉變,我們都知道茶葉最容易吸潮吸味,空氣中總是存在或多或少的水汽,這些水汽會通過壺口、壺嘴進入紫砂壺的壺內,如果壺內有一把干燥的茶葉,這些茶葉就第一時間吸收這些水汽,我們就可以保持此壺內的干燥度了。